海稻之父誉乾坤
——读《又一个袁隆平,他的一株“野草”将养活几亿国人》札记5首
七溪山人
海稻缔造仰丰神,海稻之父誉乾坤。
千辛历尽舒彩卷,无数海滩入画屏。
盐碱绵绣谁寄意,稻香弥漫共怡情。
渔村科研蹄自奋,丹心一片日月歆。
(二)
遂溪杂草芦苇中,陈公日胜世人颂。
一株野生海水稻,盐碱生长绿华浓。
(三)
碱地葱绿润小苗,渔村喜气挂眉梢。
海稻树禾新画卷,林下风清乐舜尧。
(四)
株像高粱分外妍,禾下乘凉鸟歌喧。
穗如扫帚风呼应,盐碱地上缔深缘。
不为利禄为祖国,淡泊功名情系民。
醉把汗水揩两袖,欲凭热血谱新篇。
(五)
野株取种重繁衍,培植试验好几年。
数百种植择优良,单株定型意绵缠。
海水稻传新火种,科研襟怀世味甜。
盐碱地上稻抽穗,海水渍涝映蓝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南北高吟梦可圆。
2021年5月27日
注:
陈日胜,广东省湛江市人,农业科学家,“海水稻”发现者、研究者和“海稻86”的长期培育者。毕业于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广东海洋大学的前身),当过国企职工,现任遂溪县虎头坡("海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 。
986年11月,毕业于湛江农业专科学校林果专业的陈日胜和老师罗文列教授一起,到遂溪县虎头坡的海滩普查红树林资源。
1986年,陈日胜就发现了一种可以抵抗海水盐碱性的野生水稻,并开始了长期的培育工作。然而,这项工作并不轻松,虽然海水稻有着天然抗虫、不需化肥等优势,却也面临着比如收割困难、不抗倒伏等问题。这也是为何,虽然陈日胜苦苦研究了多年,却仍然未能进入商业化种植的原因。幸运的是,陈日胜的研究引起了袁隆平院士和农业部的关注,最终成为了国家级项目。
从1987年到2015年,在29年时间里,陈日胜的“海稻”育种一直是单干模式。遂溪县虎头坡育种试验田,是陈日胜最早的一块育种基地。1987年其在海边培育,因试验周期长,单是普选稻种就做了5年:1987年种植400株,选择优良单株51株;1988年种植51个株系,入选15个株系,选择株高、熟期一致的单株80株……如此选种到1991年,最终定型品系为“海稻86”。到2014年11月,收割最近一季稻谷时,陈日胜已将海水稻从亩产100斤增至300斤。
2014年年末,陈日胜因“发现”、培育种植海水稻成名后,媒体争先围睹的溢美之词。有媒体甚至大赞其培育的海水稻,是“一个种植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同年,陈日胜开始受到媒体的关注,并被冠以“海水稻之父”、“海稻的缔造者”之名。2019年9月,被广东海洋大学聘为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