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一切善行——缅怀器官捐献者
中华名人在线 2022-11-07 10:26:09 作者:zhhmrzx 来源:

感恩一切善行——缅怀器官捐献者

        ---萍乡市芦溪县器官协调员陈世权的日常事

 

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微风和煦轻柔,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金秋的田野遍地金黄。每年此时,除了令人敬仰的爱国英雄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还有一些平民英雄——人体器官捐献者们,他们奉献爱心、捐献器官、延续生命,也值得缅怀和敬仰。

陈世权作为一名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在传统缅怀故人的金秋时节来临时,情不自禁回忆起——工作中每次见证器官捐献的感悟:看到捐献者家属悲伤中心怀大爱;感触捐献者们默默奉献;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领悟及感动。生命如此脆弱,一次意外或者疾病就可以带走人的生命;但生命又是那么的顽强,器官捐献可以让很多患者得到重生。

2022年11月3日4点08分,芦溪县人民医院完成了一例器官获取手术。脑死亡患者巫先生捐出的肝脏、2个肾脏将挽救了3个病患的生命!这是芦溪县继去年12月首例捐献器官后第二例人体器官捐献。捐献者及家属用行动彰显了人性的光辉,为3个病患点燃生的希望,3个家庭被挽救于崩溃的边缘。现在想来家属当时做岀如此重大决定是艰难中的艰难,捐献者巫先生姐姐的哭声至今一直在我耳边鸣响:“弟呀你生前吃着国家低保,母亲生,国家养,你只身一人,现在能捐献器官,挽救3人生命,想必你在天之灵也是最好的安慰,能回报国家,贡献社会,活在他人身中,姐也就安心了点”,听的我心都碎了,我给姐姐倒了一杯温水,耐心的倾听她讲述,及时共情呼应,因为倾诉是一种疗愈、共情是一种认可。更重要的是,一个姐姐对弟弟成长过程的回顾,也可暂时转移姐姐的伤感。我理解他们的不舍和痛苦,我们敬佩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因为他们的大爱选择捐献亲人器官,才会有更多人延续生命。

2018年4月2日,年仅两岁小辰辰因罹患重症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离世,让万分疼爱他的爸爸妈妈心中充满着悲痛,但为了让爱继续得以延续,在他的爸爸妈妈的同意下,无偿捐献出了自已的一对眼角膜。小辰辰捐赠的眼角膜使两名受助者重见光明。当时孩子推进电梯准备去捐献手术时,孩子的妈妈伏在孩子身上不停的喊“宝宝”时,在场的人心都碎了。我给予她安慰,我感觉到她伤心的眼泪滴在了我的心里,我轻轻在她耳边说:“妹妹,宝宝来到这个世上的使命就是挽救别人的生命,我理解你的难过和伤心,保重身体,你还年轻,一切都会变好的。”听到我的劝慰,她心情平复了很多。当我见证完捐献走出手术室后,看到孩子的妈妈手里拿着为他买的新衣服,尽管衣服商标已经摘下,但是他们还是用手仔细的抚摸了几遍,年轻的父母眼含泪水,他们用哽咽颤抖的声音说:“担心有异物扎着孩子幼嫩的皮肤”。看到他们对孩子不放弃的关爱,听到他们对孩子念念不忘的惦记,我接过衣服扭过头,感动的已经泪流满面,我理解他们的不舍和痛苦。

芦溪县遗体器官捐献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宣风镇“最美新娘”李学红身患白血病,年仅24岁捐献了骨组织、皮肤材料、角膜和遗体,为需要帮助的人带去了光明,她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播出后,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称赞;长丰乡刘赵初老人死后将遗体捐献国家,成为我市第一例遗体捐献者;年仅两岁的刘熠辰因患重症脊髓性肌萎缩无偿捐献出了自己的一对眼角膜,成为我市年龄最小捐献者。“中国保尔”胡启初“2016年3月22日20点10分因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42岁,胡启初捐献眼角膜及遗体成为佳话。

    近年县红十字会不断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其中,最典型的报道是2019年2月22日徐明光捐献义子高游遗体和眼角膜的大爱之举。高游是徐明光和妻子在宜春高安市上游电瓷厂捡到脑瘫遗弃儿,在家庭经济条件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徐明光没有放弃,带着高游四处求医。由于高游病情严重,高额的医疗费用导致徐明光债台高筑并由此与亲生儿子产生离隙。但20年来徐明光对高游不离不弃,父子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不幸的是,2019年2月22日晚,高游因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3岁。在万分悲痛之时,徐明光经过反复思想斗争决定捐献高游的遗体和眼角膜,为生命画上了令人敬仰的完美句号。中国日报网、央广网、江西日报客户端、江西新闻等均给予强烈关注,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24小时》两大新闻平台更是在黄金时间段推出了系列报道《父亲的决定》,专题报道了这对父子间感人至深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传播了正能量。

但在这些数字背后,却是数倍于此的失败,协调过程中,十次可能有八、九次会失败,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患者家属对协调员往往抱有警惕、排斥的态度。人体器官的移植需要争分夺秒,一刻都不能耽误,“奔走”也成为了我的常态。手机24小时开机、接到电话后立即奔赴现场,经常夜晚都是在医院度过。还要时常进行人体器官捐献宣传,经常会转发一些全国的器官捐献感人事迹和器官捐献知识。经常组织人体器官捐献培训,让志愿者了解人体器官捐献知识的同时也在其他方面得到收获。我负责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也希望大家都可以健康长寿。但是如果在疾病和意外来临时,在无法延续自己的生命时:去世后捐献器官,延续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是最好的选择。

每年我们都会走访慰问芦溪县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记得2020年原芦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红十字会会长刘洁兰在走访中感慨地说:“家属无偿捐献的义举和朴实无华的真情让我们深受感动,这次走访受益匪浅。不走访,不知道捐献者的伟大;不走访,不知道基层红会工作的艰辛。红十字会就是一个爱心大平台。我们有责任把这个平台搭建好,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一平台,奉献更多爱心,传递更多正能量。当地政府和居委会要对这些家庭应给予多些照顾,多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文:夏云剑   图片来源: 萍乡市红十字会)

每一个捐献者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同时也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离去、一个家庭幸福的缺失,一个器官衰竭病人的生命得到延续。器官捐献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包含捐献者的大爱、家人的支持、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的辛苦付出。慢慢的我感悟到——爱,不是独立的,爱是有凝聚力的,善良是一种家风,爱心可以传承。器官捐献,生命永续。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事业伟大而崇高,人体器官捐献事业也是利国利民的大善事,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支持及参与。传递正能量也是积德行善,缅怀器官捐献英雄,感恩一切善行。

作者 夏云剑 编辑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