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诞辰纪念日 |伟人与中国文化复兴
中华名人在线 2022-11-12 14:29:23 作者:zhhmrzx 来源:


孙中山诞辰纪念日 |伟人与中国文化复兴



今天是2022年11月12日,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先生诞辰156周年纪念日。




孙中山(1866.11.12~1925.3.12),本名孙文,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广东中山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钟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他是一位在海峡两岸都受到敬重的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尊其为总理,中国共产 党尊称孙中山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每年的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





“中国有一个正统的道德思想,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至孔子而绝。我的思想,就是继承这一个正统思想来发扬光大的。”

———孙中山先生




在人们印象中,孙中山是政治的名人、时代的巨人,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其实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和底蕴,并留下了很多精彩深刻的相关言论。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伟人,也与这种修养和底蕴分不开。


我们或许能从孙中山的言论中,窥探到一些道理所在。


孙中山说中国文化



在“国父”孙中山的思想中,中国传统文化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广泛批评,孙中山却表现出一定的肯定,并有所借鉴。以下言论,皆摘自《孙中山全集》。


1、中文化在退步


中国两千多年以前,都有很好的文化,从前文化的进步是很快的。近二千多年以来,没有什么文化,现在的文化不如唐虞,不如秦汉,近人的知识,不如古人的知识。



2、去做才能


二三千年以前,求进步的方法,专靠实行。古人知道宇宙以内的事情,应该去做,便实行去做……到了后来,不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便是述而不作,坐而论道,把古人言行的文字,死读死记,另外来解释一次,或把古人的解释,再来解释一次。你一解释过去,我一解释过来,好像炒陈饭一样,怎么能够有进步呢?


不去行,便无法可以证明所求的学问是对与不对;不去行,于是所求的学问没有用处。



3、文化人的任是会进


从前中国人说:“士为四民之首。”学者的力量在社会上很大。详细说,学者是先觉先知,一举一动能够转移社会上风气的。社会对于学者也是很尊敬的,如果学者有了主张,社会上都是要服从。所以学者对于社会,对于国家,负担有一种责任。现在学者的责任,是在要中国进步。


4、要不怕事


就中国从前的情形说,周朝以前的进步是很快的,到了周朝之后,文化便很老大,由于老大的结果,便生出怕事的心理。怕事是好是不好的呢?从好的一方面讲,是老成持重;从不好的一方面讲,是志行薄弱。总而言之,人到了怕事,便遇事畏难,不去做艰难的事,只找容易的事去做;好像倒一盆水到地下,总是向没有抵抗力的低下部分去流,是一样的道理。人到了畏难,就不敢轻于尝试,试问文化上怎么能够有进步呢?



5、知行易


应该说“知是难的,行是不难的”。我们中国人的心理,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以为行是难的,知是不难的。把极容易做的事,视为畏途,不去实行,求一点实际的结果,把极难知的事,看到太容易,不去探求。所以二千多年来,对于一切人情物理,都不能登峰造极。


就知和行的难易之先后说,凡百事情,知了之后才去行,是很容易的。如果不知也要去行,当中必走许多“之”字路,经过很多的错误,是很艰难的。


凡百事业不能做的缘故,都是由于不知。如果知了,是很容易行的。



6、家族和家是中人的根


外国人常说,中国人是一片散沙。中国人对于国家观念,本是一片散沙,本没有民族团体。但是除了民族团体之外,有没有别的团体呢?我从前说过了,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



譬如中国人在路上遇见了,交谈之后,请问贵姓大名,只要彼此知道是同宗,便非常亲热,便认为同姓的叔伯兄弟。由这种好观念推广出去,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我们失去了的民族主义要想恢复起来,便要有团体,要有很大的团体。我们要结成大团体,便先要有小基础,彼此联合起来,才容易做成功。


我们中国可以利用的小基础,就是宗族团体。此外还有家乡基础,中国人的家乡观念也是很深的。如果是同省同县同乡村的人,总是特别容易联络。依我看起来,若是拿这两种好观念做基础,很可以把全国的人都联络起来。要达到这个目的,便先要大家去做。中国人照此做去,恢复民族主义比较外国是容易得多。


国民和国家结构的关系,外国不如中国。因为中国个人之外注重家族,有了什么事便要问家长。


7文化的自豪感


说到欧洲的科学发达,物质文明的进步,不过是近来二百多年的事。在数百年以前,欧洲还是不及中国。我们现在要学欧洲,是要学中国没有的东西。


我们今天要恢复民族精神,不但是要唤醒固有的道德,就是固有的知识也应该唤醒他。



中国有一段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在外国的大政治家还没有见到,还没有说到那样清楚的,就是《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一段话。把一个从内发扬到外,由一个人的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像这样精微开展的理论,无论外国什么政治哲学家都没有见到,都没有说出,这就是我们政治哲学的知识独有的宝贝,是应该要保存的。


8文化正


能用古人而不为古人所惑,能役古人而不被古人所役。


恢复我一切国粹后,还要去学欧美之所长,然后才可以和欧美并驾齐驱。



图文综合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孙中山是个很了解世界文化又很了解中国文化的伟人。他既要发展物质文明,又要发扬精神文明;既要传承旧道德中对今天仍然有用的内涵,又要创造新道德。他重视教育,提倡培养具有知识和崇高人格的新式人才。孙中山以人为本、重视科学、发展新文明的文化观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孙中山是中国杰出的政治家,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又由于他在外国经历丰富,对世界的先进文化了解较多,勇于吸纳、融会,他致力将中国文化构建为多元一体的先进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孙中山的文化思想是非常丰富、广泛和深刻的,而他关于文化强、民族强、国家强的看法,对于我们认识发展文化的重要性则具有巨大的启迪。


孙中山认为,只有经济发达,才能解决国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只有民富,文化才能发达,只有科学文化发达,才有国家富强。孙中山又强调,“开发富源不仅仅是为了富有,而更重要的是为了我国人民的满足和幸福”。


所以,孙中山一再指出,发展文明,非仅关于财富一方面(即物质文明),还要担负谋人民之幸福与安全,要努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的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孙中山也称为“心性文明”,心性即思想,所以精神文明是由人们的思想凝聚形成的性格特征、做事做人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孙中山还说,物质文明会使人类的生活“安逸繁华”,但它不能促进人类的心性文明,只有使用文字,进行启蒙教育,才可以“助人类心性文明之发达”。


孙中山以发展物质文明作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他认为,正因为中国的经济不发达,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压迫、奴役,所以国家要独立,首先要发展科学和经济。但只有物质文明,政治不进步,文化不先进,我们也不能“齐家、治国”。


因此他提倡新道德,“现在文明进化的人类,觉悟起来,发生一种新道德。这种新道德就是有聪明能力的人,应该要替众人来服务。这种替众人来服务的新道德,就是世界上道德的新潮流”。


孙中山的新道德观真正反映了孙中山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观照。孙中山认为,新道德则新精神。他说:“救国救民,必要革命。革命须有精神。”所以,孙中山强调,要创建新中国,改造新世界,“必有高尚思想,与强毅能力以为之先”。


孙中山提倡的新道德就是要人们立志,为改良国家、实现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奋斗。孙中山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在争地位。


文化是一种影响时代的力量。孙中山将旧道德由对个人私利的追求,改造为对人类、对民族和国家的奉献和热爱。


他强调,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在于他有思想,在于有无所畏惧地追求真理的独立意志,以及有责任为人类为国家作贡献。所以,他的新道德是对中国旧道德的深刻革命,它改变了“一个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谁”这个根本性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为个人在社会中的努力方向、奋斗目标和成功、成仁指明了方向。


  孙中山强调,只有文化才能使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他的文化观,不仅是中外文化互信、交流的桥梁,也是对中华民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引。他指出,中华民族要有忧患意识,也要有强国富民的奋斗精神。孙中山用他的行动和言谈促进和推动中国各民族的融合、相互依存、统一和发展,构建共同的理想信念,昂扬奋发,和谐共生,用文化来延伸各族人民的中国情怀,实现孔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旧的历史文化传统既是一种资源,又是一种负担,如果不能建构一种新的文化,重塑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将掉入陷阱不能自拔,建设事业则欲速而不达。


所以,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造就新型的、开放的、具有全球意识、关怀全人类命运的、充满智慧和崇高品格的人才,我们中华民族才有美好未来。文化是导引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和生活的规范,只有文化强,民族才会强,也只有科学发达,才会有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


责任主编:王雅诗        出品:潘冬晖


版权声明

本刊号系公益传播中华文化平台,部分文章及图片,我们一时没找到原创作者,或无法联系上作者;或者申请了原创,或您拥有图/文互联网传播权,但我们推送过程中并没得到提醒,如有版权问题,敬请后台联系我们删除。同时,以便支付稿酬,谢谢!

编辑:佚名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