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最早诞生于中国,世界首辆汽车也诞生于中国
原创 大同思想网 大同思想网
中国造车小史
王佩良 张若彤(湖南工商大学数字传媒与人文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曾断言,中国在殷商晚期之前没有驯化马,也没有马车,是欧亚大陆西部首先驯化马发明车,再传到中国的,殷墟之前关于马车的文献记载是不对的。许宏的观点引起轩然大波,遭到“西史辨伪派”的驳斥。关于中国的造车历史值得深入梳理。
中国造车历史可上溯至黄帝时代。据三国时期谯周《古史考》记载:“黄帝作车,至少昊始驾牛,及陶唐氏制彤车,乘白马,则马驾之处也。”《周易·系辞下》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民间传说,距今四五千年前,河北涿鹿一带有一部落,首领姬姓,号轩辕氏,后人尊为黄帝。某年夏天,黄帝正在田间劳作,突然刮起大风,吹走了他的帽子。帽子掉在地上,不断向前滚动。黄帝受此启发,于是有了造车的想法。他深入研究与探索,并不断改进与完善,最终创制出,甚至还创制出军用指南车,车上装有指明方向的令旗。《孙膑兵法》载:“辨疑以旗舆。”《古今注》云:“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士皆迷路,故作指南车。”
夏禹时代,奚仲造车。奚仲,任姓,薛国(今山东省滕州市)人,东夷族,帝俊后裔,创造用马牵引的木制车辆,革新交通运输,泽被后世。据《滕县志》记载:夏禹之时,(奚仲)发明两轮马车,造车有功,拜为车服大夫(车正)。大禹封其为薛国国君,奚仲为薛姓始祖。《墨子·非儒》记载:“古者倕作弓,羿作甲,奚仲作车,巧垂作舟。”《荀子·解蔽》记载:“奚仲作车,乘杜作乘马。”《管子·形势解》记载:“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圆曲直皆中规矩钩绳。”《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昆吾作陶,夏鲧作城。”《论衡·对作篇》记载:“造端更为,前始未有,若仓颉作书,奚仲作车,是也。”
商代出现曲衡车。1987年,河南安阳郭家庄52号墓考古发掘出三千年前的双轮马车,结构简单,中间有弯曲的长杆车辕,是一辆单辕车。殷墟甲骨文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最早的且后果很严重的一次车祸:“癸巳卜,殼贞:旬亡祸?王占曰:乃兹亦有祟,若称。甲午,王往逐兕。小臣甾车,马硪,迫王车,子央亦坠。”这段甲骨文字表明,当时商王请贞人“殼”占卜,卜象不吉利,预示有灾祸。几天后,商王和贵族驾车去猎兕。小臣驾驶马车,车速过快,撞上石头翻车,引发连环车祸,撞击商王坐的车,商王从车上摔下去,“子央亦坠”。多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孝民屯南地、白家坟西地、郭家庄西南、刘家庄北地、梅园庄东南等处商代遗址中发掘出数十辆车子,为研究商代车制提供了珍贵资料。据《周礼》记载,在周朝,马车与鼎、簋象征着地位与权力,已成为重要的丧葬陪葬礼品。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日趋衰微,社会分裂,诸侯争霸,攻伐不断,马车用于战争,战车发达。诸侯国拥有战车的多少,成为国力的象征,遂有“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记载。汉字中含“车”的文字很多。其中,“車”旁字155个:車軋軌軍軎軏軐軑軒軓軔軕軖軗軘軙軚軛軜軝軞軟軠軡転軣軤軥軦軧軨軩軪軫軬軭軮軯軰軱軲軳軴軵軶軷軸軹軺軻軼軽軾軿輀輁較輄輅輆輇輈載輊輋輌輍輎輏輐輑輒輓輔輕輖輗輘輙輚輛輜輝輞輟輠輡輢輣輤輥輦輧輨輩輪輫輬輭輮輯輰輱輲輳輴輵輶輷輸輹輺輻輼輽輾輿轀轁轂轃轄轅轆轇轈轉轊轋轌轍轎轏轐轑轒轓轔轕轖轗轘轙轚轛轜轝轞轟轠轡轢轣轤轥;“车”旁字52个:车轧轨轩轪轫转轭轮软轰轱轲轳轴轵轶轷轸轹轺轻轼载轾轿辀辁辂较辄辅辆辇辈辉辋辌辍辎辏辐辑辒输辔辕辖辗辘辙辚。这么多的车字,表明中国古代制车驾车分工细致、车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荆轲刺秦王是众所周知的历史典故,荆轲就是以“轲”为名。今湖南涟源方言仍称“车”为“轲辎”,体现当地梅山文化中鲜明的“战车”元素。英文的汽车“CAR”,即源自“轲、骜、驲”三个汉字。英语源自汉语,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西方车文化源自中国。
秦灭六国,天下一统。秦始皇命丞相李斯实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车马制度有新的规定,修筑驰道,东达大海,北至九原,南至湖广岭南,统一路幅,便于驾车巡游,政令畅通;规定车辆两轮间距为六尺,车同轨,全国统一标准。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了精美的战车,车舆、车轮的设计制作更加精良。出土的两辆大型彩绘铜车马尤为珍贵,双轮单辕结构,前驾四马,长方形车舆,前面与两侧有车栏,后面留门,方便乘人上下。车舆右侧置一面盾牌,车舆前面挂一件铜弩和铜镞。车上立一圆伞,伞下站立一名91厘米高的铜御官俑。一号铜车马为立车,又名戎车,二号铜车马为安车。
汉代,车辆制造术有了新的发展。张衡利用齿轮咬合原理,发明“记里鼓车”。晋代崔豹在《古今注》详细记载“记里鼓车”:“记里车,车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由此可见,记里车有上下两层,上层置一口钟,下层置一面鼓,车上有一头戴峨冠、身穿袍服的木雕人,车子行走十里,木人击鼓一次,行走百里,击鼓十次,就敲钟一次,以此方式计算行程。这比今天出租车使用的计程表早一千八百多年。刘歆在《西京杂记》记载“记道车”:“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阴,备千乘万骑,太仆执辔,大将军陪乘,名为大驾。司马车驾四,中道。辟恶车驾四,中道。记道车驾四,中道。”
唐朝疆域广阔,中外经贸文化交流频繁,车辆被广泛应用,马车的外观设计更显奢华。出现了私家马车和出租马车,出远门可租用马车,只是租车费有点贵。“诗圣”杜甫在《兵车行》写道:“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体现当时军人乘坐战车出征与家人告别的悲壮场景。唐朝的张遂(683-727年)首次提出“汽车”概念。他是僧人,法名一行,是当时顶尖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动手能力极强,他与机械制造专家梁令瓒共同发明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首次实测子午线长度。他撰写《大衍历》,详细阐述浑天说概念,涉及大量数学知识。为解决车辆只能靠人力畜力驱动的困难,他率先提出“自动车”构想,“激铜轮自转之法,加以火蒸汽运”,这就是“汽车”的雏形。
南宋,都城临安出现专供市民租用的“共享马车”,商家提供马车,租给普通百姓使用,按时辰或者天数计费。元代出现专供租用、以马或牛驾挽的“长车”。据马可·波罗描述,杭州城“大道之上,常见长车往来,车有棚垫,足容六人。满城之男女日租此车以供游乐之用,是以时时见车无数。”
明代出现专门载人的“轿车”。车身上安置木制或竹制车厢,外面包扎布制车围,可遮风避雨。因其有篷子和围子,形如轿子,故名曰“轿车”。明代已开始应用蒸汽机装置。郑和七次下西洋,最大的宝船长44丈、宽18丈,也用蒸汽机械作动力。明朝王徴撰写的《奇器图说》即提到“火船自去”。明朝修造北京、南京和中都凤阳的宏大宫殿,需要搬运沉重的石料和巨大的皇木,其运载工具“旱船”甚至装备了相当于1800头骡子牵引力的蒸汽动力。
清代,中国制造出世界首辆汽车。1678年,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字敦伯,又字勋卿)参考华夏典籍,在北京制造出布兰卡冲动式蒸汽汽车,可谓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这也是现代汽车的“鼻祖”。南怀仁在《欧洲天文学》“气体力学”一章中对这辆汽车有详细记载。其车身以木头精细雕刻而成,车长65厘米,有4个车轮和1个导向轮。在车身中央安放煤炉,煤炉上置金属曲颈瓶,瓶内装水,水受热产生蒸汽,形成强大压力,蒸汽从弯曲的瓶口高速喷射出来,推动叶轮快速转动,又通过齿轮传动车轮,驱动车辆前进。给煤炉装一小块煤,即可行驶一个小时。
约二百年后的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研制出马车式三轮汽车,他于1886年1月29日抢注汽车发明专利,1887年创办奔驰汽车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家专门生产汽车的厂家。明清以来,西方yesu会传教士伙同东林党人大规模地篡改历史典籍,提出牛顿最先制造蒸汽机汽车,利用蒸汽射流的反作用力来推动车辆前进,从而使张遂的“汽车”创意未能广为流传,但晚清名将彭玉麟在其《精艺术》记录此事,该文收录于《清朝柔远记》卷十九附编《蠡测厄言十三篇》中:“总之,制器尚象利用,本出于前民。几何作于冉子,而中国失其至便之书,西人习之,遂精算术。自鸣钟创于僧人,而中国失其传,西人习之,遂精机器。火车,本唐一行水激铜轮自转之法,加以火蒸气运,名曰汽车。火炮,本虞允文采石之战,以火器败敌,名为霹雳。凡西人之绝技皆古人之绪余,西人岂真巧于华人哉?吾深恐华人之大巧而仍自安于拙也。”由此可见,很多技术、文化原本出于华夏,西方人借鉴中国文明成果,反说是他们第一,无异于强盗逻辑,厚颜无耻。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开始制造现代汽车。张学良最早研制出“民生”牌汽车,可惜落入日人之手,为他人作嫁衣裳,太阿倒持。1928年底,张学良拨款74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以李宜春任项目负责人,以美国的麦尔斯任总工程师,在沈阳兵工厂“辽宁迫击炮厂”研制“民生”牌汽车。经过反复拆装、分解、复原美国万国汽车公司的瑞雷以及福特型汽车,获得大量测绘图纸和技术数据,确定总共需要666种零件,其中国产自制零件464种,分工设计绘图,交工厂制作,进口零件202种,委托美国工厂依照图样代制。1931年5月31日,首台“民生牌”75型1.8吨6缸水冷载货汽车正式问世,接着又成功试制“民生”牌100型货车,并进行小批量生产。同年9月12日,第一辆“民生牌”汽车运往上海参加“全国路市展览”,与福特、别克、奥兹莫比尔、雷诺等品牌汽车同台亮相,轰动一时。可惜展会尚未结束,“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按蒋介石“不抵抗”命令,撤出东三省,正在制造的民生牌汽车全部落入日军之手,只有在上海参展的一台样车得以幸存,先存放于交通大学,后移至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保管。张学良力图东山再起,命李宜春在天津筹备复厂事宜。终因资金不足,无力回天,功亏一篑,刚刚萌芽的中国民族汽车制造工业被扼杀在摇篮中。随后日本侵占东三省,成立伪满洲国。伪满洲国实业部按照日本关东军旨意,将民生牌汽车的技术图纸、即将完成的首批汽车、50辆车的零部件,连同生产线、厂房等,全部打包贱卖给日本织布机厂商丰田公司。丰田公司将民生牌汽车改造成丰田31C型卡车生产线,在长春、哈尔滨建立分厂,四年后即拥有3600辆轿车和480辆卡车的产能。日本人用中国人研制的汽车来侵略打劫中国,可悲可叹!
此后,阎锡山、杨虎城、何应钦纷纷投身汽车制造,在中国掀起造车热潮。因时局动荡,连年战争,兵荒马乱,均未成功。1936年,成立官商合办的中国汽车制造公司,拟与德国奔驰公司合作散件装配汽车,亦不了了之。1928年,留法工程师汤仲明发明“木炭代油炉”,将其安装在汽车上,1931年夏在郑州试车成功,每加一次木炭可行驶4小时,时速40公里,被称作“木炭车”。1932年8月11日,湖南省工业试验所将煤汽发生炉安装在汽车上作为驱动,车载22人,行程63.3公里,平均时速39公里。
建国之初,一穷二白,百业待兴。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奠基,1956年建成投产,制造出第一辆解放牌卡车,1958年制造出第一辆红旗牌轿车。1969年在湖北十堰建立第二汽车制造厂,生产东风牌汽车。改革开放之后,大力引进国外汽车生产线,出现许多合资汽车企业。90年代末期,国内掀起创建民族汽车品牌的浪潮,奇瑞、吉利、比亚迪等民族汽车品牌负重前行。新世纪以来,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汽车工业体系完整,生产和市场规模扩大。新能源汽车不断升级,产品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受海外消费者青睐。华为不仅制造出全球最先进的M60手机,也积极参与汽车行业,成为令世人瞩目的汽车智能配套件供应商。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供应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拥有国。2022年,中国拥有汽车3.19亿辆。驾车已成为现代人必须拥有的基本技能。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中国的“车”文化历史悠久,还将延续,并不断创新发展。湖南牧远驾校正在整合资源,谋划制造智能驾培汽车,开发了AI、VI智慧驾培系统,不需要教练,没有潜规则,省时省费,事半功倍,是智慧驾培行业的领航者。学驾驶,STUDY DRIVE,去牧远。STUDY,即师、探、游、读、肄,需要师傅引进门,自己去探究,多方游学请教,阅读专业书籍,博闻强记,加强实践,熟能生巧;DRIVE,即导、轫、轶、辒、轭,学会导车、停车、超车、行车和控制车。
(王佩良,湖南工商大学数字传媒与人文学院教师,张若彤,湖南工商大学数字传媒与人文学院2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
订购《历史自信》、杜钢建《文明源头与上古茶陵》《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黄守愚《儒学新编》、《稻生一》,请点击大同书城“阅读原文”。或联系18670082891,微信zgdd5638
责编: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