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汉语,守望文言
文/梅蛮
在时代的滚滚浪潮里,汉语,尤其是那古老而深沉的文言文,正悄然陷入被现代人遗忘的边缘。我们脚步匆匆,一头扎进快节奏的生活,热衷于追逐新潮的外语,却对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文言文,少了几分应有的重视与敬畏。可曾想过,当我们忽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时,失去的仅仅是几句诗词、几段古文吗?
回想起我的中学时代,文言文学习总被同学们视为“老大难”。晦涩的字词、拗口的句式,让大家在背诵和理解时叫苦不迭。如今,很多学校的文言文课程在课时安排上一缩再缩,本就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既要完成字词释义、文意疏通,又想让学生领会文章背后的文化内涵,实在捉襟见肘。长此以往,文言文教育谈何发展?孩子们又怎能真正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言文,那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每一个字词、每一句篇章,都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是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宝藏。它用简洁而优美的文字,记录着华夏大地的兴衰荣辱,承载着古圣先贤的谆谆教诲。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离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诸子百家的哲理思辨,到唐宋诗词的豪情婉约,文言文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画卷。这样珍贵的文化瑰宝,难道不值得我们用心去守护、去传承吗?
我至今都记得,初次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的震撼。寥寥数字,一幅秋日江景图便在眼前徐徐展开,王勃用词的精妙,让我感受到文言文跨越千年的感染力。倘若我们任由文言文教育在时代的喧嚣中式微,未来的孩子们将失去一把打开历史大门的钥匙。他们的语言文字能力,也会在快餐式的文化冲击下,逐渐变得单薄、苍白。这不仅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巨大损失,更是在全球化浪潮中,给文化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长此以往,我们的后人或许会在西方文化的侵蚀下,渐渐迷失自我,变得“洋化”“西化”,忘却了自己的文化之根。难道我们能眼睁睁看着这样的悲剧发生吗?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首简单的英文诗,当它被翻译成汉语时,竟能以普通翻译、诗经、离骚、五言诗、七言绝句、七律等六种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每一种都独具韵味,尽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汉语独有的魅力,是世界上其他任何语言都难以企及的。这样强大的文化优势,难道不应成为我们坚守和弘扬文言文的底气吗?
支持传统文化,是对民族灵魂的守护;欣赏老祖先的智慧,是对历史馈赠的珍视。让我们行动起来,重视汉语,重视文言文教育,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传递下去。
转发这篇文字,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守护中华文化的行动中来,让汉语和文言文在岁月的流转中,传承不朽,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2025年4月6日
乙已三月初九
长 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