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讲清楚关羽单刀赴会发生在益阳的来龙去脉
中华名人在线 2025-04-20 14:20:36 作者:zhhmrzx 来源:

第一次!讲清楚关羽单刀赴会发生在益阳的来龙去脉

益阳市关公文化研究会

编者荐语:

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妇孺皆知,但故事发生在益阳的来龙去脉,历史记载并不完整。作者系益阳市关公文化研究会专家,此文条分缕析,为大家作出了完整解读。益阳市关公文化研究会一直致力于三国文化和关公文化挖掘、宣传、推广,为益阳文化事业发展献策献力!

以下文章来源于熊湘文化,作者熊

湘文化.

炎、黄、蚩三帝会盟熊湘,肇启中华五千年文明。

一、前言

《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的故事演绎得非常精彩。

但小说有一个BUG,那就是关羽单刀赴会的地点被移植到了湖北嘉鱼陆口。

若是湖北嘉鱼陆口,关羽从荆州到陆口,需沿长江东行好几天,然后进入孙权亲自镇守的大本营,这可能吗?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记载得很清楚:“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

关羽单刀赴会图

原本是在益阳发生的故事,被罗贯中先生一笔勾走了。

其实,可以理解罗先生的做法。写小说嘛,讲究主次分明、情节紧凑、叙事流畅。如果全照史书记载去写,不但行文繁琐,读起来也是索然寡味。

关羽单刀赴会发生在益阳,现在应该没有什么争议了。

但为什么会发生在益阳,很多人是一头雾水。

今年是关羽单刀赴会1810周年,本文依据《三国志》的记载,给大家掰扯清楚关羽在益阳单刀赴会的来龙去脉。

二、当时的荆州是什么状况?

东汉末期,中央集权制度崩溃,群雄并起、天下大乱。

曹操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逐步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得荆州,乘胜“会猎于江东”,孙权与刘备联手,在赤壁大败曹操。

赤壁之战

曹操退守南阳郡、南郡和江夏郡长江以北部分。

刘备取得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郡。四郡地瘠人贫,战略价值低。刘备将驻地设在长江南岸的公安(属南郡)。

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为巩固长江防线,立即发动南郡之战。

周瑜攻打曹仁驻守的江陵,派甘宁攻夷陵。因为江陵城太坚固,周瑜要两路合围。

刘备兵力不足,派张飞协助周瑜作战,换得两千兵马。派关羽率兵“绝北道”——即截断江陵与襄阳之间的联系,孤立曹仁。

曹仁损失惨重,最后弃城退走。周瑜取得南郡,任太守,治所设在江陵。

南郡之战从建安十三年(208年)冬打到第二年冬,前后约一年时间。刘备集团对夺取南郡也是大有功劳的。

孙权当时的战略重心是在东线(合肥方向)防守曹操,加上南郡民众多归附刘备或曹操,孙权“得其地不得其人”,治理困难。让刘备在西线牵制曹操,东吴坐收渔利,这是最划算的买卖。

在鲁肃的建议下,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即所谓借荆州)。

刘备当时势力弱小,又急需立足之地,于是与孙权联姻,借得南郡。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受益州牧刘璋之邀入蜀。留诸葛亮、关羽、张飞镇守荆州。

建安十九年(214年)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从荆州率军入蜀支援刘备,由关羽镇守荆州(江陵)。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取得益州。孙权派诸葛瑾索要荆州,刘备推脱打下凉州后归还荆州。但承诺先将长沙、桂阳、零陵三郡还给东吴。

孙权安排人前去接管三郡,被关羽赶走。随后,孙权派吕蒙率二万人攻取三郡。

关羽为救三郡,率兵南下。

鲁肃急令吕蒙北上,自己率一万兵马赶到益阳阻击关羽。

于是,关羽与鲁肃在益阳隔江相拒。

顺便介绍下益阳:

益阳,是一个古邑。据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秦简和益阳兔子山出土简牍记载,至少在战国时期(公元前250年左右),楚国在益阳就已经设置县衙,成为机构完备的地方政权,并非是秦灭楚之后才立县,是一个两千年未曾更名的古城。

益阳古城

益阳历史悠久,但一直寂寂无名。

三国时期,吴蜀相争,历史将益阳拉进了风云激荡的聚光灯下,益阳陡然升格为“吴蜀门户”。关羽、鲁肃、诸葛亮、甘宁、吕蒙等在此演绎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活剧。

三、益阳为什么会成为孙刘对抗的最前线?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献《隆中对》,给刘备制订的战略是“跨有荆益”。

借荆州、取益州,刘备已基本实现最初规划,正宜进一步扩张势力,岂能放弃荆州如此重要的战略之地(原本就抱有做老赖的想法)?

刘备素以仁德行于天下,表面文章还是得做,不好意思明赖,于是和诸葛亮、关羽上演了一出“双簧”。

孙权索要荆州,遭到刘备的戏弄,让年少成名的他无法容忍,于是主动挑起战争,派吕蒙攻打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当时三郡的兵马大部已经入蜀,防守空虚,自然抵挡不住。

以孙权之谋略,夺取三郡当然不是终极目的(那太小看他了),他真正要的是被借(骗)走的荆州(南郡)。

先取三郡,师出有名;再夺荆州,无后顾之忧。

他派鲁肃屯巴丘,封锁长江水道(东吴水军最厉害),可从水路攻荆州;

吕蒙取三郡,向北从陆路攻荆州,两路夹击,荆州一座孤城是守不住的。

他自己驻陆口,总领全局。

益阳是陆路进攻的必经之处。

双方相拒态势

再也看关羽。

对刘备阵营来说,若失三郡,则荆州成孤城,这是非常不利的,三郡必须夺回来。

正好吕蒙在攻打零陵郡时遇到了抵抗,关羽更有了南下增援的必要,于是亲自带兵南下。

鲁肃知道消息后,立即向吕蒙传信,要他放弃零陵迅速北上,他亲自带一万兵马赶往益阳。

从鲁肃的反应可以证实孙权水陆合攻荆州的图谋。如果不能将关羽阻住,三郡肯定会重燃战火,胜负难料,这样会打乱孙权合围荆州的战略部署。

阻击关羽的最佳地点就是益阳。这里水陆交通便利,是关羽南下、吕蒙北上的“门户”之地。

关羽应该是在到达益阳时得到了零陵郡投降的消息,南下增援的意义已失。但此时退兵也不行了,鲁肃,吕蒙水陆三万大军逼近益阳。如果失去益阳,荆州南面只剩公安一座小城了,公安既是刘备的大本营,又是荆州的南大门。益阳一失,东吴水陆合围,荆州就岌岌可危了。

益阳就这么成了孙刘斗争的最前线。

四、隔江相拒,在益阳发生了什么?

鲁肃据南岸。关羽据北岸。

益阳县城是设在南岸(按山南水北曰阳,益阳应该叫益阴才恰当。这里涉及到益阳得名的问题,作者《关羽在益阳》一书中另有详细解答。)

北岸地势低洼,会常受洪水侵袭,条件比南岸要差很多。

关羽南下增援,带的是陆军。现在屯驻益阳,面临大战,操练水军成为当务之急,于是选择青龙洲为水军基地。

青龙洲关羽操练水军之处

后刘备、诸葛亮援军到达后,将大军屯驻在杨林坳万名山(地势高,距城近)。

关羽当时南下增援肯定没有三万兵马,因为刘备入蜀,两次带走了约三万五千兵马,差不多掏空了荆州的家底(三郡空虚,荆州仅剩一万多兵马)。

关羽独立镇守荆州的时间不到一年,不可能一下子再扩张太多兵马。

据作者推测,关羽南下增援兵马应该在五千人左右,这也是关羽必须亲自率军的重要原因,凭他的勇气和武力值(打长沙仅带了500校刀手),东吴无人与他对抗。

关羽玩了一招虚张声势,成功唬住了甘宁、吕蒙。

这也是双方相拒益阳,东吴为什么没有立即发起攻击的重要原因。

还有一个因素是鲁肃的作用。

联刘抗曹是鲁肃提出来的策略,赤壁之战极好地检验了这个联盟的巨大威力。鲁肃建议孙权借荆州也是为了维护这个策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可惜的是包括孙权在内,周瑜、吕蒙,甘宁一众东吴将领都不喜欢这个策略,都在破坏这一策略,甚至鲁肃死后,孙权还评价说“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将“借荆州”视为鲁肃的职业“污点”。

鲁肃是有远见卓识的人,极力维护孙刘联盟,这是他亲自前赶来益阳的目的。

假如鲁肃不来益阳,双方的战争恐将无法避免,后来的历史如何发展,那是无法想象的了。因为历史从来没有假设。

鲁肃在益阳尽了他最大的努力来阻止战争,阻止联盟的破裂。

他邀请关羽赴会就是想通过面谈,消除一些紧张情绪。

关羽在碧津渡过河与鲁肃见面,“两人昔日友善”(《资治通鉴》语),在茶亭见面,饮酒相叙,虽然没谈出个什么结果,但最后也没让局面失控。

关羽益阳单刀赴会上岸处

好比如今中美对抗,不管美国政客们叫嚣得如何厉害,美军方还是和中方保持着沟通,以避免出现误判,擦枪走火。

至于布置伏兵和刀斧手,欲置关羽于死地,肯定也不是鲁肃的本意,而是被甘宁、吕蒙要挟作出的妥协。

鲁肃在关键时刻选择成为关羽的人质来保护关羽的安全。

鲁肃在处理益阳纷争中立下了大功,这一壮举,值得疯狂点赞。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的形象被描绘成“魂不附体”,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五、三国纷争,给益阳留下了什么?

在双方剑拔弩张之际,曹操向汉中进兵,威胁到了刘备益州的安全。

在此情形下,刘备不得不作出让步。和东吴商讨之后,以湘水为界划分各自的地盘。刘备获得荆州的南郡、零陵郡和武陵郡,而孙权获得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和桂阳郡。

益阳纳入了东吴的地盘。

湘水之盟,看似双方各得其所,但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双方的矛盾,危机更深了。‌

三国时期给益阳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如“诸葛井”、“鲁肃堤”、“甘宁垒”等,还演化出了益阳十景之其中三景:“关濑惊湍”、“碧津晓渡”、“甘垒夜月”。

益阳三国名胜地理图

还有马迹塘、武潭、青龙洲、刘公滩、刘公洲、马良湖等地名,擂茶、蒿子粑粑、米面、吃干坨子等食品都与三国文化相关。

还有周瑜的后裔,千余年后定居于益阳。益阳“三周”之中,文艺理论家周扬和文学家周立波分别为周瑜的第46代和第47代后裔。

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今天益阳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极大的价值。

益阳三国文化硬件建设已具规模。

但文化的宣传还比较薄弱,传播的内容、方式、力度都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比如内容缺乏深度挖掘;传播方式单一,缺乏最具传播力的短视频宣传,缺少电影、电视剧的推广;缺乏重磅的文学作品等等。

现在很多益阳人都不了解这些历史、文化,更遑论对外传播了。

今年正值关羽单刀赴会1810周年,作者正在创作历史小说《关羽在益阳》,期待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读熊湘文化有感,
关于益阳三国文化,言传各异,今时资阳区政府打造三国古战场,明清古巷,做好旅游名片,功不可没,我出生地是万名山下,历朝历代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关公文化根深蒂固在乡民心中,万名山资水北岸,横垮桃益汉三县,山高林密,离益阳县城30多里,易守难攻是驻军的好地方,关羽在此很多民间传说代代相传,磨刀崖,石门坎,五月十三磨刀雨都与关爹有关,益阳杨灵坳(菩 萨显灵的意思)原是官道,路边有四庙关帝庙,万名山庙是皇帝赐名为江南第一文武庙,坳上塘边的老庙路过的文武官员都要下马祭拜,并留有陶澍,刘锣锅的提诗,这里的庙戏各庙每年从五月初八开始到十八唱完,四五十场还愿的戏,引来香客曰是路上不断人,灶里不熄火,香火旺盛,名传三湘,今日的桃益汉武圣寺庙为最大,有关公殿,观音殿,上下三层依山而建,金碧辉煌,大戏台,大厅观戏可容一千余众,每日开席五六十桌,整日炮竹喧天,香火燎绕,万名山上通了公道,小车可直达山顶,今日的江南第一关帝庙因毁而新建的,但站在那可望见益阳,桃江二城,资水如玉带绕山前而下,山弈起伏如莲花万名山似花蕊,特别壮观,欢迎各位领导,老板,香客来指导光临,

供稿:李学良

编辑:李顺萍 李锦辉